2011年11月8日

每一個父母都愛他的孩子嗎?


前天我問女兒:「每一個父母都愛他的孩子嗎?」
她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是。」
為什麼?
「有些人自己的心理都是很不健康的,
或是自己的生活都亂糟糟的,他們要怎麼愛孩子?」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從來就不相信這句話。

引用:汪培珽‧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




所幸如果有人在我小時候問這問題,我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說:「是。」
為什麼?
因為我的父母心理是健康的、生活井然有序,並且愛我及包容我。

2011年10月9日

prove

If you wanna prove yourself, make sure what situation you are. Or you just degrade yourself.

無形惡魔

有時與惡魔談定條件後,轉身後馬上就後悔了決定;而惡魔是在心中,是自己放縱牠出現,也是放縱自己談判的。

快樂的洞察

有時極其恨死一個人,放下的方法便是過濾對方的那些偏見啊、嘲諷啊、自衛心理啊、攻擊性啊,試著直接看見對方最原始的目的、想法,這麼一來會好過些。

堅持著

若你發現自己混亂不堪、受眼神綁手綁腳、厭惡人群時,試著回想自己犯下的第一個錯;如果找不到,那就堅持下去。

2011年7月12日

2011年7月10日

言教

當教師工作以外的私生活被媒體報導上檯面時,我們群情激動的對著新聞大罵言教不如身教、無恥,等等的字眼,回頭卻不見我們在何時、何地,甚至是何種法規下重視過身教了。

2011年4月16日

經歷

于美人:「沒有一個經歷是用不到的經歷」

2011年4月13日

情人的語言

曾與一位女孩交往段時間,在真正開始之前早已意亂情迷,她與我約法三章「如果有一天我們對彼此的態度是不耐煩、漠不關心甚至冷嘲熱諷的時候,就是我們該分手的時候。」

這句話從她輕柔的聲音飄出來,卻十足的堅定,那時沒有太多經驗的我不懂,為什麼要先給我看動物的屍體,再請我吃大餐。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後來在對話中還沒有出現冷嘲熱諷之前,便和平的分手。

事隔多年以後逐漸的體會,情人之間的語言是把鋒利的刀,在氣話底下,輕而易舉的刀刀命中要害,血流不止,經過這事以後,往往在發言之前,都會想起她與我說過的話,即便是冷言冷語都是對另一半強而有力的打擊。


這位女孩在年紀輕輕時就明白這個道理,而我則是在血泊亂刀中體會。

能努力的

我們都具備有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而控制力的高低取決於練習的多寡,相對來說練習是需要時間的累積 經常性的練習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記得從前游泳教練說過:「想要游的快,祇是加強高速運動時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除此之外,我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教給你。」

我想不祇是身體,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亦相同,有時思考並不是要找出最正確的答案 更惶論多數問題根本沒有正確答案,經常性的練習,能夠分別出什麼是花時間就可以累積的經驗,而什麼是即使花時間也不一定可以得到相同成果的事,要把這兩件事情的期待放對位置,失落感與成就感會朝著它們該成長的地方去。

E告訴我:「即使我是基督徒,在眾人飯前禱告仍然讓我感到embarrassed。」

我明白E過於擔憂他人對自己的觀感,與自己的信仰產生衝突。

我說:「世上各式人都有,這群人中包含好人,當然也包含壞人,有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他人的偏見或是異樣眼光,我們能努力的,就是盡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如出一轍的執行它。」

我也祇能盡力告訴E,關於我的想法,並不能去期待她接受或是改變。

有時我想,或許是太過於期待某件事或某個人接受或改變,過度的看重結果,等到結果出爐後,一股努力過後無法成功的失落感重重的壓在身上,使我無法喘氣。

2011年4月6日

I'm looking for...

I am looking for someone knew it before I did.

Faith

If you lose your faith in me, please keep you faith in people.

2011年4月4日

呢喃自語

祇有妳能在深夜裡聽見我的呢喃自語..

2011年3月5日

自主權

當能夠自主心靈,才能夠自主行為。

2011年2月27日

孤獨

總是以為閒暇片刻時,才會有感受,而最近的我卻不知怎麼的,連忙到不可開支時也感到孤獨。

2011年2月22日

戰爭

當戰爭發生時,時間一久,你便能明白掛在身上的勳章,是用來紀念戰死的弟兄,而不是榮耀。

2011年2月20日

信仰


在面對信仰時,我們那些打從心底湧起的敬意,到底是因為雄偉的建築文化與氛圍氣氛感染,或是感受到心中又與自己宗教中所謂的神、佛、先知又更靠近一些?

2011年2月12日

遺忘

我祇是覺得有些東西不斷的流失,但還不確定它們是什麼。

2011年2月10日

食物哲學

雖然不知它從何而來,但是我知道它將往哪兒去。

2011年2月9日

鐵石心腸

我把心剖成兩塊,一塊拿去鑄成鋼,包覆著剩下的那一塊,以至於聽不見心裡的聲音了。

2011年2月7日

源自害怕

別因為害怕失去而歇斯底里。

2011年1月26日

恐懼

攻擊的背後不是暴力,是恐懼。

心理障礙

心理的障礙越多,就越容易逃避。

2011年1月16日

那股味道。

我記得那股味道,那股感冒糖漿與藥粉混合在口腔中的苦味,將我重新拉回孩童時的記憶。

最近咳嗽個不停,醫生千叮嚀萬交代要把黑褐色的感冒藥水吞下,才又喚起苦味的記憶。在還不懂得吞藥丸的年紀裡,母親總是把粉紅色糖漿與藥粉混合放在磁製湯匙中,要我乖乖吞下,藥粉的苦味已經夠令人作噁,更可怕的是喝完以後加入湯匙中的白開水,一樣的苦味,祇是被開水沖淡許多。

我記得那股味道,隨後而來的巧克力或是糖果的甜味,父親總是在我吃過藥以後才拿出糖果,從前不常吃糖的我,對甜味的記憶都是停留在苦味之後。

每次吃藥在記憶中總是如此痛苦的一件事,使得現在看著國小的表妹,淚眼汪汪卻又不得不吞下藥粉,另我身同感受的心痛不已。

2011年1月14日

改變

改變之前的原因大多是期許他人,改變之後的心態祇能期許自己。

2011年1月6日

在媒體標題中培養自己給予合理懷疑的能力。

車禍造成對方下肢癱瘓賠償創三千萬天價
2010-12-29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張文祿】
開車一定要小心!台中市一起車禍案件,造成被害人下肢癱瘓,法官認為被害人癱瘓,需以輪椅代步,判處肇事的宋姓女子必須賠償三千一百多萬元,不過,宋姓女子是檳榔西施,她說,賣一輩子檳榔也賺不到那麼多,只能儘量賠,不然她也沒辦法


這起車禍,發生在九十七年底,賣檳榔為業的二十多歲宋姓女子,開車沿南屯區環中路行駛,從內側車道切到外側車道,從後方撞上騎機車的張姓女子,造成人車倒地,機車全毀,張姓女子脊髓損傷。 張姓女子只有30歲,原本是一家公司的會計,術後下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終身要包尿布,而且只能靠輪椅代步,喪失勞動能力。法官衡量被害人的年齡,以及喪失勞動能力、請看護費用、醫療復健等,判處宋姓女子需賠償三千一百多萬,創下車禍賠償天價。台中地方法院行政庭長林三元,被害人本身還年輕,算到退休的時間還很長,看護費用要算到女性平均年齡為八十一歲。


今年二十六歲的宋姓女子以賣檳榔為業,每天薪資只有六百元,她說,能給的,她會儘量給,但是,賣一輩子檳榔,也賺不到三千萬。一起車禍意外,造成雙方一輩子的遺憾!

以上是前幾天許多新聞媒體在電視或是報紙中反覆報導的車禍判賠創下天價賠償金的事件,因為已經不只一位朋友與我討論這件事,正好有空,便到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搜尋了這則新聞相關的判決結果,搜尋後落落長的內文,稍微整理了一下與此篇文章想探討的方向有關的部份,並標記起來,連結網址請點此。網頁連結中也有裁判字號,可以上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查詢。


想寫這篇文章來探討媒體的標題聳動性,我不是一位專業的法律人,也不是想藉機大喊人生的不公,祇是單純的想回答那些曾經與我討論過的朋友的心中的一些疑問,與我自己心中的疑問。特別聲明,此篇文章重點並不是討論法律問題。


在網路新聞充斥著我們資訊接收的時代,那些文字多到就像爆炸的碎片,在眼前過往雲煙,不知道何時開始,我不再去細讀新聞的內容,祇開始注意新聞的標題或是被主播的引導性言詞影響。等意識到這件事時,發覺為時已晚,太多的週遭朋友與我一樣,習慣性的去閱讀新聞的標題,或者說,被新聞標題所吸引。在某電視台的新聞時段,發現了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在電視新聞報導時,出現了「您最愛看的第幾名」,我猜想這應該是透過網路投票系統計算統計,過了幾天仔細的去觀察民眾「最愛」看的新聞,通常是煽情、暴力、淚水或是爆料。


從上篇的文字報導來看(因已無法在網路上搜尋到影音報導),這樣的標題的確是聳動的,會是我一早進入早餐店,翻開報紙後第一眼會吸引我注意的標題,接下來會有許多人心想,這麼高的賠償金額,還不如撞死,賠一個靈位算了。


連結的網址中,標記起這三千多萬的賠償金額是如何計算得來,而如果更細心的人,可以見到判決結果底下還有對於每一項金額提出的異議,與法官對於金額的判斷依據,可惜的是,媒體知道在今天資訊爆炸的年代中,人的耐性漸漸喪失,如果一個聳動的標題,換來的卻是一段落落長的文字,讀者很可能就不會再去仔細閱讀,而試想,每次當你翻開報紙都是這類的報導,下次再購買這份報紙時,考慮的就不祇是贈品的腳踏車或是電鍋了。


我想說明的是,生在資訊雜亂如麻的年代,現代人更需要加強自己對任何一件資訊判斷的能力,讓自己腦中形成一層過濾網,去判斷這樣的金額是否真的不合理?或是有其他的原因?哪裡可以找到這類資訊?該如何證實?少了這類判斷的能力,就會逐漸祇依靠新聞標題來當做自己的價值觀判斷,而這件事情是一點都不難的,因為身邊的朋友太少人去提出合理的懷疑,或是去求證。


給予合理的懷疑是一件重要的事,而不是誇張的質疑毫無根據的事情(也許有,但你必須找到根據),仔細的閱讀判決結果會發現,金額看似一個龐大的天價,但內容來源都是有著合理的依據,祇看結果而忽略過程,對著誇張的結果大嘆不公,實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


然而當大家都有著相同的謬誤,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很難證明這是謬誤,但是甘地說過:『錯誤不會因為大量的理由而成真,同時事實也不會因為沒人注意而成為錯的。』

我想我沒有資格去譴責媒體的作法,因為按下遙控器的那一瞬間,我自己也成為了媒體口中「你」的一部分。